石光华:夫妻肺片没有肺
文章来源:夫妻肺片  发布时间:2014-10-17 21:38 
分享到:

石光华:夫妻肺片没有肺

作者:石光华 (诗人,美食家)

  前不久,《走遍中国》栏目找我拍成都小吃,其中,要介绍夫妻肺片。拍完之后,我自然又和常在的一帮男女吃喝。他们也一如既往地给我炫耀的机会,要我讲讲那些小吃。在我说得兴致勃勃之间,突然,有一男一女插话,说,他们从来不吃夫妻肺片。我很搞不懂,那么好吃的东西,为什么不吃呢?回答是,我们从来不吃肺。面对如此斩钉截铁的回答,我只能哭笑不得地说:姐姐啊,哥哥啊,夫妻肺片没有肺啊。这是两个在成都已经混了十几年的老成都了,居然不知道夫妻肺片没有肺,我觉得自己很失职。在此,我向所有不知道著名成都小吃夫妻肺片没有肺的人道歉,并肯定确定以及特定地宣布:拥有80多年历史的夫妻肺片,从诞生到至今,从来就没有肺。至于今后会不会有,让后来的人去决定。

  像鱼香茄子没有鱼,干煸童子鸡也无法确定是不是没有过过性生活的鸡一样,夫妻肺片没有肺。但是,除了没有肺,其他的东西却很多。基本都是牛的下水,牛肚,牛心,牛舌,牛头皮。为了上档次,也还有点牛肉。

  过去,动物的下水,有权有钱有面子的人,都不吃。不吃的原因,不是因为胆固醇之类,是这些东西下贱,像草民一样下贱,是该抛弃丢掉的废物。80多年前,有一对穷夫妻,男的姓郭,女的姓张。为了在这个不属于他们的世界上活下去,就把贵人们废弃的牛下水,如同宝贝一样地收拾回去。当然,他们也要新鲜的下水。拿回家,细致地打理干净,去掉所有凌乱的边角。每一种下水都要单独特殊处理,例如,牛肚要用石灰水揉洗,滚水烫过后,要撕去皮膜;牛头皮要先用火燎,燎去外皮,滚水煮过后,再用刀刮去角质皮;牛肉要先用盐、料酒、硝水、香料腌制……等等。然后,用自己家里祖辈传下的卤水,掌握好每一种材料的火候,卤熟,卤香。郭氏夫妻的老卤水里,为了卤香更加浓郁,香味醇厚,独有心思地加了醪糟水和红豆腐乳水。卤好凉冷,细细地切成很薄的片子。牛肚,牛头皮,要切得薄能透光,要放在报纸上,看得见下面的文字。牛肉一定横着肉纤维直刀切断。都要切得薄而大片,吃起来赶口,好嚼,味够。

  这样的牛杂和牛肉,直接吃,已经是足以香嘴。郭氏夫妻还要用自家精心调配的味汁,重新凉拌。酱油是加了豆豉煮过的,红油要加香料熬炼,然后滤去辣椒面渣。辣椒面也是壳米分开炕熟,分开舂细,辣椒米的酥香才能融入红油之中。这样的红油,亮而不眩,浓而不浊。犹如有德行的人,心思深邃却又清远。红油、酱油,都调和进温热的卤水,再加上每天现舂的花椒面,再加点白糖,滴几点黄酒。俏头最好是芹菜,生脆青绿,与牛杂的软糯香滑、细嫩化渣,正是口感和味道的绝配。芹菜独特的清香,在浓浓的滋味中,解了油腻,带来了清爽。最后,还要撒上酥好舂碎的脆花生米和芝麻面。地道的夫妻肺片就是这样来到世间的。这时,它才是足以让我们倾心倾囊,品尝之后,余味三日不绝于口的人间美味。

  80多年前,这一对夫妻,每天下午到黄昏,就提着竹篮,在成都的市井小巷,沿街叫卖。一个算账收钱,一个抓料淋汁。夫妻俩是穷人,穷人大多老实。牛下水是废弃之物,于是,就叫废片。小街小巷里,住的基本是穷人,自然也不嫌弃它是下水,况且好吃又便宜。看见夫妻俩提篮而来,家户人家要买的时候,就叫一声:“夫妻废片”。久而久之,这道凉拌牛杂片,就有了“夫妻废片”这个名字。至于后来变成了“夫妻肺片”,是为官的好事者,觉得“废”字不吉利,不雅,便改成了“肺片”。以至于50多年来,许多外地人到成都,吃这道小吃,总是要在盘子里找肺片,找不着,就要问,夫妻肺片为什么没有肺?

  其实,我觉得,这样的更改,只能算画蛇添脚。不过,改都改了,久了,就是约定俗成。美味能原汁原味地流传下来,在秋冬的街巷中,夫妻俩提篮小卖那份人世艰辛而又温暖的身影,能够被人们长久的记着。我们就还是有心有肺的人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rongxiansheng.com/newsshow-99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