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味稳定压倒一些:盘点餐饮业的
文章来源:容先生  发布时间:2015-05-31 02:31 
分享到:

"中餐标准化"实在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,应不应该标准化也见仁见智。大周末的,咱们不争论那些"亘古"难题,多听几个案例,看看别人家的店都是怎么努力让口味保持稳定的。

1、黄记煌:菜量、料包等出厂前都包装好,店里就是解冻焖制

黄记煌菜品所需的每一种调味品,在工厂加工的时候就用"小包装"定好。比如焖鸡翅、牛羊肉、鸭肉,跟它的加工厂签订合同,按照黄记煌的工艺、配方、口味要求做基础的切配、改刀、加工、包装,出来的产品,按照一锅的量包装好了,到店里只需要解冻焖制就好。

黄记煌创始人黄耕表示,影响中餐做大的原因就是可复制性差,所以,黄记煌在源头上就把这些问题解决掉。


2、西贝西北菜:减少"炒"菜,蒸、煮、熬一样有特色

西贝西北菜创始人贾国龙认为,中餐标准化是个技术问题,其中最难之处在"炒"这个环节。西贝西北菜尽可能减少"炒菜",烹调方法主要是烤、煮、蒸、烩、炖、焖、拌、烙,这些烹饪手法容易标准化。陕西的小吃以蒸、煮、熬为主,去除炒菜,丝毫不损害西北菜的特色。这恰是它较之"八大菜系"的优势所在,八大菜系的大量特色菜品,必须要借助"炒"来实现。

3、望湘园:先炒青椒还是先炒红辣椒,都有规定

中式正餐或类正餐的休闲餐饮,要做到每一道餐品的口味一致,挑战很大。望湘园创始人柳智明白这一点,"中餐本来是有谱的,只是我们的食谱上,写着盐少许酱油少许,而要标准化,首先把这些食谱精确下来。"

以望湘园名菜"农家小炒肉"为例,这道菜的食材是青椒、红辣椒、肉片,辅料是蒜,调料有酱汁、盐、味精等等。"农家小炒肉"的食谱上,清晰的写着上述每一种材料多少克;然后是操作流程:先炒青椒还是先炒红辣椒,肉片什么时候放。对于难以标准化的"火候"问题,管理层通过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,来保证产成品尽量口味稳定。


4、呷哺呷哺:能由中央厨房解决的,全由中央厨房做

对于呷哺呷哺,直接关乎火锅口味的底料、辣椒油以及蘸料等全部由中央厨房把控。这里面又有一个例外,呷哺花生酱调料。为了保证其配送到门店时的新鲜程度,呷哺呷哺中央厨房在沈阳、上海等拥有区域配送中心的城市设立了外协工厂,以辅助加工呷哺调料,从而保证呷哺调料及时到店。除此之外,呷哺呷哺的锅底、其他调料、鸡油、辣椒油等均由位于北京总部的中央厨房生产。

5、"包包白牛肉面":量勺、煮面器,一个都不能少

一碗牛肉小面如何通过流水化生产方式诞生?每一天,"包包白"创始人黄春巍收货后,将牛肉放进凉水里漂去血水,由墩子师傅将牛肉煮熟,开始切配。每一坨牛肉都要经过称重、分条,切配工艺也要保证每块牛肉在一两左右。


炒料师傅则同时进行炒料、烧料工作。以烧料为例,量化了每样材料的配比,比如一锅可以出1000碗的汤料,需要放15斤豆瓣、花椒、辣椒各三斤等。然后,就是长达4小时的熬制,牛肉汤料和牛肉基本味道成型。第二天,黄春巍再将原料配送至各个门店,配送产品包括牛肉、原汤以及辣椒、花椒和味精三种调料。

"最终的调味怎么操作很重要。各加盟商和直营店的人员也是经过培训的。"另外,黄春巍在每个门店都安装了煮面器,既可以一次性煮6份面,也可以分开煮面。每份面的烹煮时间为4分55秒,到时间后,自动熄火。

重庆很多"小面"馆开始引进标准化流程,在具体制作过程上,小面全都经过精确计算,用多少盐、用多少辣椒、煮多少秒都有严格要求。

本文出自:夫妻肺片加盟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rongxiansheng.com/newsshow-197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