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汉餐饮北温南旺 趋势大退小进 美食节异军突起
文章来源:夫妻肺片  发布时间:2014-12-23 09:47 
分享到:

如果说2014年武汉餐饮业步入严冬,那么,严冬中仍有"温泉"——盘点这一年的武汉餐饮,可以用"北温南旺,大退小进,中部隆起"来概括。

武汉餐饮总体趋势 大退小进

昨天,市饮食服务管理处处长龚新华介绍,据不完全统计,武汉市今年的餐饮业收入有望触摸400亿元,全年增幅将突破10%这一心理预期。

在"厉行节约,反对浪费"八项规定、"反四风"的大背景下,这样的数据来之不易。

这一年,曾以装修奢华、私秘隐蔽、菜品精致、消费高企著称的会所、高端餐饮,销售降幅40-60%,君顶会、青石、湘鄂情、六合宴等悄然离场,另有多家主动放下身段,转型为大众餐饮。

与高大上餐饮的退市潮相比,其他大中型店子时间虽然难过,但还过得下去,一些大众化餐厅甚至有了大幅增长,呈现"大退小进"的趋势。

湖锦、太子、三五醇、小蓝鲸等品牌餐企、大型航母维持经营、小幅增长。

商业体餐饮、外来休闲餐饮进入发展期。全市商业体,现已开张40多个,还有20多个即将开张。这些房地产项目以餐饮聚人气的趋势更加明显,效果也很显著。

外婆家、金橘餐厅等外来时尚休闲餐饮品牌悄然来袭。

万松园、武汉天地、汉街、户部巷等美食街,持续走旺。

一些大众化餐饮品牌的业绩稳中有升,个别餐厅的升幅超过30%,呈现"大退小进"的趋势。

餐饮门店 不会消失

面对电商冲击,餐饮门店逐步转型,但会不会逐步消失?龚新华认为:不会。至少目前还看不出这种趋势。

龚新华说,我们大家有感受,餐饮不仅仅是一个吃饭的场所,还承载着一定的社交和服务功能。短期内这一功能还不会消失。

十年前,武汉餐饮经历了一股大型化浪潮,营业面积动辄上万平方米、上千张台位。而现在,门店小型化已成为主要趋势,多则300平方米,少则30平方米,从业人员可以少至3人。这个新的"333"趋势,今后将越发明显。

店小了,相对的,菜谱数量就会做减法,不断淘汰点击率少的菜品,不断优化菜品结构;而菜品将做加法,趋向精致化,出餐速度将进一步加快。如果价格进一步亲民,那么,食客就很难享受餐厅提供的更多服务,很多时候将不得不自助式服务。

大学生特殊群体 助推北温南旺

越是困难,越能考验发现市场的能力。有些餐饮人将目光投向了武汉的另一个特殊群体!130万在汉大学生,如今俨然成了救世的金主。一大批中小餐厅集中于大学周边;位于江南地区的一些商业综合体,如:光谷天地、光谷步行街、群光广场,已成为年轻时尚聚集地。

这其中,很多创业者都是80后、90后,他们最懂同龄人的心,也最能用自己的方式吸纳80后、90后的顾客。最为显著的当是电商平台。微信推销、网上预订、网络订餐并送餐、网上结算等等,电商带活了武汉的江南餐饮。

武汉餐饮今年的另一个表象:北温南旺。

江北的相对温吞,也反衬了江南餐饮的红火。

美食节会 异军突起

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特大型城市,又有九省通衢的便利交通,今年的食品类博览会、展销会达十余次,显示武汉在美食行业的"中部隆起"地位正在强化。

9月24-27号,第十五届中国美食节暨第二届中国餐饮产业博览会,在武汉会展中心召开,以"餐饮拉动内需,美食造福民众"为主题。其中,湖鲜烹饪比赛、鄂菜产业论坛、全国特色包子展销、999道菜肴展等活动,成交额超过3亿元。各界普遍认为,这一节会规模大、人气旺,有效扩大了武汉餐饮消费。

2015年,我市将继续举办"中国国际美食文化节"、"淡水鱼之都"、"餐饮产业博览会"等全国性的美食大型会展活动,弘扬鄂菜,传承汉味美食文化,增强武汉餐饮影响力,逐步把武汉从"中部美食之都"发展为"彰显武汉地方特色的中国美食之都"。

武汉餐饮有未来!

本文出自:夫妻肺片 餐饮新闻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rongxiansheng.com/newsshow-1484.html